当前位置:首页 > 官方下载 > 正文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锐意创新领航航天智造新征程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航天工业的每一次突破都牵动着国人的神经。当美国工业软件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时,中国航天如何突破“卡脖子”困境?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三十年自主创新的实践,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这家承载着中国航天智慧基因的企业,正以持续迭代的工业软件产品,重新定义着航天智造的未来。

一、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如何突破“卡脖子”困局?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锐意创新领航航天智造新征程

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中,神软AVIDM6.0的入选引发行业震动。这个支撑着天和核心舱数字化协同研制的平台,实现了从设计图纸到生产工艺的全链路贯通,将航天器研制周期缩短30%。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AVIDM6.0通过构建覆盖20余家单位的协同环境,让原本需要3个月的设计协调周期压缩至15天。 该系统的突破性在于其完全自主的技术架构。通过建立“技术基座-业务平台-数字主线-应用套件”的四层架构,不仅支持航天五院完成空间站舱段百万级零部件的精准管控,更在航空一飞院的大型运输机研发中,实现了跨地域12个研究所的实时数据同步。这种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完整航天工业软件体系的国家。

二、数字孪生:虚拟世界如何驱动真实航天器诞生?

在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有限公司的火箭发动机总装车间,工人佩戴AR眼镜扫描零部件时,眼前即刻浮现三维工艺指导动画——这正是神软数字化工艺管理系统的杰作。通过将传统工艺卡片升级为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技术使装配差错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五,助力长征系列火箭实现连续132次成功发射。 更令人瞩目的是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的“数字化集同设计平台”。这个基于AVIDM构建的虚拟实验室,支持30余家单位的设计师同步开展卫星数字样机开发。当某型遥感卫星在轨出现异常时,工程师通过数字孪生体仅用48小时就完成故障模拟和解决方案验证,而传统方法至少需要两周时间。这种虚实融合的研制模式,使我国卫星研制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生态共建:产学研协同如何孕育航天软件新物种?

2022年哈工大软件学院与神软共建的“智能装配算法实验室”,诞生了革命性的全自动工艺生成技术。该技术通过解析卫星工程图纸,可自动生成包含2000余道工序的工艺路线,将工艺设计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72小时。这项获得CN119250455A专利的技术,已在风云气象卫星总装中成功应用,使单星工艺文件编制人力减少80%。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神软与用友联合打造的航天人力数智平台更具标杆意义。通过整合YonBIP平台与航天专属管理模型,该系统实现10万航天员工的能力画像数字化,将人才匹配效率提升300%。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在催生“航天软件+行业”的裂变效应,其经验已被推广至船舶、核工业等高端制造领域。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中国航天智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行业从业者,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向:把握国家“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政策红利,加快工业知识软件化进程;建立产学研深度协同机制,将高校算法优势与企业工程经验有机融合;探索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通过社区力量加速技术迭代。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锐意创新领航航天智造新征程的实践表明,唯有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协同的双轮驱动,才能在全球工业软件竞技场上赢得属于中国的一席之地。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